□本报记者韩春光

“装了电梯,上楼下楼真方便。以往十天半月都难下楼的老人,这回总算可以轻松地‘脚踏实地’了。”

8月底,记者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城东路与东大街交叉口宇通花园采访,该小区老旧楼四层的王女士说,除去政府补贴、单位补助,装电梯她家分摊了1.6万元,顶层七层住户分摊了3万多元。

像王女士这样,老旧楼装上电梯的住户,目前在郑州市仍是极少数。据统计,截至7月底,市内五区既有住宅已加装电梯114部,正在施工的25部,即将施工建设的30部;而未装电梯的四层以上既有住宅,市内五区仍有3万多幢。

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进展缓慢

期盼加装电梯的市民和电梯公司业内人士认为,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进展极其缓慢,不能满足众多市民的急切需求。

“我们家属楼共七层,除了一楼业主、少数二楼业主外,大多数业主都想加装电梯。这几年,大家到处询问:问单位、问社区、问电梯公司,还是没装上。”家住郑州市金水区经二路附近小区五楼的李女士无奈地说。

“老旧楼加装电梯,从技术上讲,难度不大;从需求上讲,市场很大。可目前郑州市加装电梯的老旧楼屈指可数。”河南大德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加装电梯负责人汪传清感慨地说。2015年,住建部、财政部就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在老旧小区和电梯更新改造中支持作用的通知》。2018年,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的通知》,支持通过加装电梯提高老旧楼的实用性和舒适性。同年,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省财政厅、省公安厅、省国土厅、省环保厅联合印发《关于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的指导意见》;郑州市政府也印发《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2019年,郑州市城乡建设局、财政局、发改委联合印发《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财政补助申领办法》。这些年,文件下发不少,但工作推动很慢。

许多老人下楼难盼电梯望眼欲穿

“我们这个院里住的,多数是老年人。我和老伴儿每天上下楼至少两次,一般四次,关键是每次买东西、提东西上楼比较困难,要歇好几次。前一段,我们单元四层一位88岁的老人病了,几个年轻人费很大劲,才抬下楼。”郑州市金水区顺河路43号院60号楼一单元六层住户、80岁的任小龙老人,向记者说起他和老伴儿对加装电梯的期盼。

“几年前,我们就酝酿装电梯。当时一说,我们单元总共七层14户人家,13户都同意,只有1户反对,因为1户反对,这事就搁置了。现在我们单元又在进行加装电梯的公示,还是13户同意,只有1户反对。不知道这次能否装成?”

随后,记者到顺河路48号院、城北路8号院等一些老居民楼院调查,对于电梯入户方式,许多居民都倾向于平层入户。错层入户要上半层楼或下半层楼,对腿脚不灵便的老人来说依然困难;而平层入户可以实现无障碍出行,让“悬空老人”上楼下楼非常容易。

惠民之举落实慢梗阻究竟在哪里

“郑州市政府《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占本栋(单元)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就可加装电梯。可实际上,只要一户业主不同意,审批时社区、街道办就不会轻易盖章批准。老旧楼加装电梯,进展快没有激励,进展慢没有追责,基层干部对此缺乏工作积极性。”任小龙生气地说。

汪传清认为,这项工作进展慢原因在于:一是郑州市政府《关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不够细化,需不断适时修订和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二是审批流程繁琐,有待简化;三是社区经办人员专业性、政策性不足,应加大培训力度;四是和周边省会城市比,郑州市加装电梯补贴标准较低,应适当提高;五是相关政策像投资分摊比例与政府专项补贴返还,如何提取房屋公积金和维修基金等宣传不够,应解疑释惑到每位受益人;六是一些老旧楼有集体房权证无个人房权证,有关部门应加快换证速度,以加快加梯流程;七是缺乏热心人,一个楼栋要想装电梯,前提是有人愿意牵头,为大家操心,做好邻里沟通等工作。

郑州市金水区保障性住房管理办公室加梯办负责人建议:为了让郑州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提速,应向兄弟省会城市尤其是杭州市学习先进经验;加装电梯要做大量群众工作,对社区经办人员应适当给予补贴或奖励;对无正当理由阻止加装电梯的住户应给予政策解读、说服教育,必要时依法处理。